我国包装印刷工业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重点和举措二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7日 点击:[1]人次
我国包装印刷工业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重点和举措(二)
7.CTP拥有量占全国第一
目前全国CTP拥有量为226台,广东省就占了129台,全国一半以上且利用率普遍较高。如广州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从1998年开始引进AGFA北级星100型像激光平版制版机,2000年又引进了200型双激光头,共4台制版机,生产能力650/小时。
羊城晚报日平均40版分3次印刷,当天下午2时30分前必须印刷完毕,每次用版832张,4台制版机每次印刷制版耗时80分钟(全彩),只需制版工人5人。
采用CTP制版技术,每次制版用时缩短近1小时,也就是编辑部付印推迟1小时,对羊城晚报保证当天新闻信息量起了极大作用,晚报对这一个小时非常重要。
同时,CTP直接制版提高了精度,套印准确,废报率大大降低,4张全彩套印,开机300份可出报。提高了发行时效,降低了成本,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8.印刷企业100强广东占全国第一
在2003年《印刷经理人》杂志排出的: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中广东省就有31家印刷企业入围。
如:鸿兴印刷(深圳)有限公司(产品销售收入6.31亿元,下同);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5.89亿元);东莞虎彩印刷有限公司(4.56亿元);利丰雅高印刷(深圳)有限公司(4.26亿元);深圳当纳利旭日有限公司(3.15亿元);中山中荣纸类印刷制品有限公司(3亿元);深圳华生包装股份有限公司(2.94亿元)等31个企业。
9.经济效益全国第一
广东省的印刷企业总的来说经济效益一直较好,三资企业高于民营企业,出口高于内销。据广东印协提供的数字,广东省印刷企业年利润为50多亿元月份,例如,虎彩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销售额完成8亿元,较上年增长30%,利税达6000多万元。
10.重视企业文化全国第一
广东省的一些大的印刷企业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如深圳力嘉的领导认为,企业的成功有赖于员工的群策群力。为增强凝聚力,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公司投资兴建了容纳4000多名员工的职工宿舍,高尔夫球练习场、康乐定、阅览室等。
劲嘉集团经营的理念是:“持续创新、永无止境,追求卓越,创造完善”让公司员工温馨,让客户放心。他们投资修建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文化中心(设有钢琴吧、网吧、酒吧、健身房、歌舞厅、网球场等),此外,虎彩也办有《虎彩人》、雅图仕也办有《LEO、PRESS》刊物。并创办了月刊《深圳劲嘉》,丰富了员匠业务文化生活。雅图仕投入巨资兴建了占在160亩的雅图仕绿色花园,设有图书馆藏书2万多册,大大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
职工是企业赖以生存之命脉所在,这是雅图仕所有高层管理人员的共同认识。对于公司职工,雅图仕以尊重、善用、培育、关怀的策略对待,使人才的人才是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建立了“企业爱职工、职工爱企业”这种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形成了雅图仕特有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
我国的包装印刷行业,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
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印刷装备水平从总体上看是落后的,高档印刷设备、高品质的印刷器材仍需进口,精美印刷品的加工能力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包装印刷工业相对比较发达,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的包装印刷工业发展滞后。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主要差距是:
(一)我国是一个印刷大国,但还不是印刷强国
在当今世界上,图像传播工业已在为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如美国,1998年印刷及图像传播工业总产值高达228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GDP的四分之一),产业规模(从业人员和机构数)仅次于美国餐饮业。图像传播工业中的印刷工业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之一,2001年销售额达到1594亿美元,员工总数已超过115.4万人,企业总数45,964家。
再如日本,2001年印刷产业产值为9兆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270亿元),企业数为32348家,印刷企业职工总数362170人,但企业平均产值为2.78亿日元(折合231.6万美元),人均产值为2485万日元(折合20.70万美元)。印刷生产额是很高的。
香港的印刷工业,2001年升至香港制造业的首位,现有印刷企业3800多家,加上相关企业已超过5000多家,从业人员4.47万人,2001年全港印刷产值达400亿港元。
我国的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还未成为我国经济重要支柱产业,还不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2年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的总产值为2550亿元,占全世界印刷工业总产值7800亿美元的4%。占全国2002年GDP(10万亿元)的2.5%。
(二)一般印刷能力过剩,高档精美印刷品能力不足,企业效益下降。且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包装印刷企业有不少效益下降且有一部分企业处于亏损。据2002年对112家包装印刷企业的调查,盈利单位(人均利税万元以上)56家,占50%,但利税总额较上年减少的就有37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亏损的15家,占14%。
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而西部本身发展极不平衡。根据2002年有关统计数字,西部12省、市、自治区占全国面积的70.85%,人口占27.7%,印刷工业(书刊、包装、报纸及其它)产值为138亿元,只占全国9%。东、中、西区域内部发展差距也很大。如广东省印刷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39%以上,占华南地区的75%;陕西省印刷工业产值就占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总产值的23%。
(三)劳动生产率极低
以人均销售收入或劳动生产率为例:
德国为126379(欧元),折人民币为121万元
美国为13.81万(美元),折人民币114万元
日本为100万元(折人民币)
香港地区为100万元(折人民币)
台湾地区为80~100万元(折人民币)
我国人均为8.5万元人民币,与上述发达国家相比,相差10多倍。
上述数字对比,不难看出差距之大。若与日本几家规模较大的印刷企业相比,则相差更为悬殊。如大日本印刷公司人均销售额折合人民币646万元,凸版公司为647.6万元,图书印刷公司为367万元,共同印刷公司为320万元。就国内而言,国有企业还不如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印刷经理人》杂志公布的百强印刷企业排行榜中的55家三资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为32.1万元,较我国印刷企业人均的8.5万元也高出3倍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般加工能力过剩,低水平重复,而高档精美印刷能力又不足,致使一些企业任务不饱满,造成包装印刷企业效益上不去附加值低。
(四)印刷设备的差距
主要是功能少,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水平低;稳定、可靠性差。中低档产品供求不平衡或供大于求,高档设备主要仍依靠进口。
2001年我国进口各种印刷设备为13.7亿美元,比2000年的9.012亿美元增长52%,2001年印刷设备出口额仅为3964.24万美元,虽比2000年的3405万美元增长16.6%。
但进口额与出口额相差悬殊,进口额是出口额的30倍。特别是多色胶印机与国外相比差距更大,近三年来,我国每年进口胶印机用汇达4~6亿美元。有资料表明2001年进口多色单张纸胶印机645台,2002年增加到785台,国产机80台左右,进口机市场占有率达90%。
此外,如中档以上的柔印机2002年进口2284万美元,凹印机进口7342万美元,柔凹印机大部分市场被国外厂家占领,数字印刷机,国内刚刚开始开发研究,目前全部依靠进口。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的技术发行和发展。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